报告时间:2023.11.12上午8:30~12:00
报告地点:MBA报告厅(东7附2楼)
报告一:
报告题目:人本智造与人类行为模式识别
报告人:易树平 教授
报告人简介:
易树平,重庆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工业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人类工效学学会副理事长、智能交互与体验分会主任委员;主持国家级、省部级项目20余项,主编教材《基础工业工程》《工作研究与人因工程》。
报告二:
报告题目:AGV智能物流系统及其IE一流专业建设的启示
报告人:鲁建厦 教授
报告人简介:
浙江工业大学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工业工程研究所所长,湖州物流装备与技术研究院院长、工业工程国家一流建设专业负责人、物流工程省一流建设专业负责人。教育部高等学校工业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浙江省物流管理和工业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工业工程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管理科学与工程学会工业工程与管理分会委员,浙江省机械工程学会常务理事、物流工程分会理事长。研究方向:智能物流优化理论、工厂布局与物流系统设计、智能物流装备与技术开发、精益生产应用。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省科技厅等智能物流纵向项目,主持了多家大型企业产学研合作项目。发表SCI、国内核心期刊论文100余篇。
报告三:
报告题目:工作研究2.0系列讲座之三:信息引擎-信息流改善方法
报告人:孔繁森 教授
报告人简介:
孔繁森,教授/博士生导师,2000年在刚刚合并的吉林大学建立工业工程学科,任系主任至今。目前任教育部高等学校工业工程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工业工程学会委员,吉林省工业工程学会理事长,未来工厂设计规划吉林省重点实验室主任。主要从事制造系统的设计规划、产品的创新设计、设计复杂性、制造复杂性、可靠性、维修决策、人因质量事故分析、制造系统重构建模、仿真与优化等理论研究。
主要学术贡献:
(1)将泰勒时代的工作研究内容提升到工业4.0时代,构建了工作研究2.0理论体系框架,提出了信息加工经济性原则(2018年发表在国际生产研究IJPR)
(2)建立了机械加工颤振分析的不确定分析理论体系(:、随机与混沌)。
报告四:
报告题目: 工业工程专业教学改革与探索
报告人:张顺堂 教授
报告人简介:
张顺堂,男,山东工商学院(山东应急管理学院)教授,高工,博士,研究生导师,工业工程研究所所长,学术带头人,教学名师。教育部高校工业工程类专业教指委委员,中国机械工程学院常务理事,管理科学与工程学会委员,机械工业人才评价工作专家委员会副组长,教育部研究生学位评审中心专家,省高校十大师德标兵,省工业工程与管理“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负责人。深圳总工会智能制造专家,万达集团精益研究院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等其他多家大型公司精益运营顾问。同时主持国家一流专业、国家一流课程,教育部虚拟教研室高校工作站、省高水平应用型工业工程专业群等多项省级及以上教学平台建设项目,研究方向为智能制造服务系统的管理与优化。
报告五:
报告题目:工业工程产教融通数智化思考与践行
报告人:李晚华
报告人简介:
李晚华先生,上海绿黑板数字科技有限公司首席专家;上海纤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
2016年荣膺国家产业服务平台年终评选“中国(IE+IT)行业领军人物奖”,专注制造企业(IE+IT)实战应用16年,践行IE专业产教融合13年,擅长IE+数智化(企业创效平台+高校创效平台)的方案设计及研发与实施。
特聘:华中科大、北京交大、暨南大学、西南科大、湖北汽院、长春工大、东北农大、沈阳大学、宁波财院、珠海科技学院等20多所高校的企业导师、产业教授、校外硕导。
特邀:2018-2023年被130多所大学邀请,300多场报告;30多所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专家评审员;10多所高校工业工程专业教改项目,工业工程国赛与省赛专家评委。